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

八色鳥的介紹

學名:Pitta brachyura Temminck & Schlegel英名:Blue-winged Pitta

分類:燕雀目 PASSERIFORMES 八色鳥科 Pittidae

形態特徵:身長 18 公分,翼長約 12 公分。額至後頭栗 褐色,頂上黑色;背部暗翠綠色而有光澤;小 覆羽、淡藍色而有光澤;尾羽黑色,末端暗藍 色,眉斑乳黃色,延至後頭。過眼線黑色,甚 寬長,延伸至後頸。喉乳白色,胸、腹黃褐色 ,腹中央至尾下覆羽鮮紅色。嘴黑色,腳橙黃 色。飛行時,初級飛羽黑色,中段有白斑甚醒 目。



生態習性:常單獨在濃密闊葉林、竹林的底層、地面活動 ,飛行快速但通常是短距離。以地面昆蟲、蝸 牛、蟬的若蟲和蚯蚓為食。繁殖期常將在台灣 的低海拔丘陵山區,是少有的夏候鳥,近年在 台中近郊和高雄美濃雙溪公園等處發現有繁殖 紀錄。



jdof23 溫瑞慈

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


白頭翁


白頭翁 別名白頭殼仔《與麻雀、綠繡眼並稱為“城市三俠”》
英名:Chinese Bulbul學名:白頭翁(Pycnonotus sinensis)種類:鵯科
留鳥
白頭翁
當晨曦微露,漫步在西屯校園中,從林間傳來一聲清脆的鳥鳴劃破清晨的寧靜,接著叫聲此起彼落,牠們是校園中的小精靈-白頭翁,因此有「啼明鳥」之封號。
白頭翁體長約 18cm,身體背部橄欖綠色,下半部為污白色。頭頂前額與後頸黑色,眼後一塊大白斑一直延伸至頭頂後方,另兩眼睛後方各有一白色小耳斑。
白頭翁與另一種分佈於台灣東部、恆春半島的烏頭翁除頭部稍有不同外,體型、習性、棲地等都很類似,牠們以中央山脈為界,各分東西,是台灣鳥類分佈上相當特殊的現象。
上課累了,望望窗外,白頭翁正看著小朋友上課呢 。
形態
額、頭上、眼先、頰及耳羽黑色,後頭有大白斑,耳羽下方也有一白斑,背、肩羽及尾上覆羽欖黃色,腮、喉及腹白色,上胸、腋、脛羽灰褐色,翼羽暗褐色,有欖黃白之外緣,尾羽褐色,羽緣欖黃色,嘴、腳黑色。
習性及分佈
分佈極廣。在非繁殖其時常大群聚集,,平時三五隻的小群,冬天則集結成上百隻大群,是農地附近最常見的鳥類。 雜食性,喜食漿果,也吃昆蟲或其它鳥類的卵,尤其是楊桃、番茄,是農夫頭疼的對象。
 
在校園裡,不妨靜下心來聆聽鳥鳴聲,沒錯,那清脆的鳥鳴聲就是白頭翁的叫聲。
白頭翁的鳴叫聲是很多變化的,而且終年可聞,但絕大部份是具有宣告領域功能的叫聲,而非求偶的叫聲。
雄鳥的叫聲尤其嘹亮,在三四月繁殖期中音色多變化且相當好聽。

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

鳥類介紹

帝雉小檔案:1. 學名: Syrmaticus mikado
2. 分類: 雞形目,雉科
3. 特徵: 雄鳥全身為藍黑色,尾羽黑白相間;雌鳥為黃褐色而帶斑點
4. 分佈: 台灣海拔1800至2300公尺之原始針闊葉混合林或針葉林帶之下層
形態特徵  帝雉,是台灣省高山特有的動物,通常在中央山脈二、三千公尺的森林下層,可以發現這個稀有珍禽。雌雄帝雉的外型有很大的不同。雄鳥的羽毛為藍黑色,尾巴為黑色,全身都帶有白色的橫紋,眼睛周圍為鮮紅色。而雌鳥的體型較小,全身為黃褐色並帶有黑或褐色的塊狀斑點,尾巴則為栗色並帶有黑色的橫斑。
 
生態習性  帝雉不會飛,但擅長爬樹,牠們以野草種子、嫩葉及昆蟲為主食。當春秋季生殖期來臨時,平常文雅安靜的雄鳥也會互鬥,以確定勢力範圍。帝雉生性非常機警,而且數量相當稀少,很難發現它的蹤跡,目前牠已經成為珍貴稀有動物名單中的一員。



引用:http://w3.loxa.edu.tw/s915221/9.htm
jdof24 簡玉亭

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

[鳥類簡介]


[鳥類簡介]
山麻雀
Russet Sparrow (Passer rutilans)
作者:楊育昌攝影:李進興
  人人都知道,麻雀(Tree sparrow)在台灣是非常普遍的留鳥,由西部繁華的城市到後山偏僻的農村,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;至於他們的近親「山麻雀」,聽過或看過的人可就少得多了!
  外型上,山麻雀的大小及顏色大致都和麻雀非常近似。但牠們與麻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雌、雄間體色的差異甚大:雄鳥的外觀類似麻雀,但沒有像麻雀的黑色頰斑,且體色較偏紅棕色,與麻雀棕褐色的體色有別;而雌則為全身灰褐色,除了有兩條淡黃色的眉班之外,在背部尚有一些淡黃色的縱紋。  顧名思義,山麻雀主要出現在山區,偶爾可在台灣中、低海拔山區的村落、果園或農墾地發現他們。他們的食物和麻雀相似,也是以植物種子、榖類和昆蟲為主;但在習性上,卻不喜歡過於嘈雜熱鬧的環境,平時都是單獨或僅僅成對活動,在入秋繁殖期結束後才會結為較大的群體一起覓食。經過了今天的介紹,大家下次有機會在山區看到牠們時,最好仔細瞧瞧,可別又把牠們當成是一般的麻雀了喲

家燕





【留鳥】
Barn Swallow
【別名】:
鷾鴯
【學名】:
Hirundo rustica
【分類】:
燕科
【體型】:
17 公分
【嘴喙】:
 
【足型】:

【簡介】
北半球最普遍的留鳥,除了極地與海洋性島嶼外,分布世界各地,嘴小、頭大,雙翼尖長,尾羽分岔甚深,下方有半月形白斑,身體背面黑色而有藍色光澤,額紅褐色,喉亦紅褐色,上胸有黑色橫帶。腳足皆短而無力主要棲息於空中、岩石、峭壁、電線、建築物上。
【特徵】
生性好群居,飛行力甚強,能巧妙地反轉而非。通常於空中邊非邊捕食,築巢於砂質峭壁、石壁或屋簷、橋樑下。
【食性】
以飛行中的昆蟲為主食。
【觀鳥點】
通常在平地至低海拔之空中或電線上可見其蹤,特別是在春秋兩季的黃昏時分大量出現
引至-鳥類圖鑑

鳥類的身體部位(翻譯)

鳥類的身體部位

flank-(側翼)
vent-(出口)
rump(臀部)
scapular(肩胛股)
mantle(覆蓋物)
nape(頸背)